校园新闻
北方大学旧址开放仪式暨纪念范文澜诞辰130周年
系列活动在邢台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1-17  查看次数:
 11月15日,在北方大学校长范文澜先生诞辰 130 周年之际,邢台市襄都区委、区政府、邢台学院共同举办“邢台北方大学旧址开放仪式暨纪念范文澜诞辰130 周年系列活动”。开放仪式由邢台学院党委书记贾云霄主持。
 

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襄都区委书记李秀娟、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王律分别致辞,市人大主任魏吉平、市政协主席邱文双为“北方大学研究中心”揭牌,市政府副市长钱丽霞宣布邢台北方大学旧址开放。襄都区领导郭建强、陈现芳为范作均、陈慧岩颁发“捐赠证书”。邢台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蔡振禹,市政协原副主席、邢台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国印,范文澜先生之孙范作均及其他亲属代表、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绍兴市、长治市潞州区、石家庄正定县等相关领导,市直、襄都区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仪式。

1946年1月5日,北方大学在邢台正式成立,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设有七个学院和两个研究室。校部位于邢台市南关以西,分部共有3处,分别位于邢台太行中学一带、邢台学院内直隶四师旧址处和红星街直隶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旧址处。北方大学在两年零八个月的办学时间里,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范文澜先生时任北方大学校长,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为我国的史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北方大学旧址正式向社会开放和北方大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既给社会各界学习研究北方大学办学的光辉岁月搭建了平台,也为青年后代继承赓续以范文澜校长为代表的教育家的可贵精神提供了有形载体,对于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成为邢台历史文化的新名片,必将为推动邢台“文化兴市”战略、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发挥重要作用。

仪式后,与会人员赴邢台学院参观直隶四师旧址(原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医学院旧址),并参加“挖掘红色资源、推动‘文化兴市’暨纪念范文澜诞辰 130 周年”座谈会,会议由邢台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蔡振禹主持。围绕挖掘红色资源、纪念范文澜先生、传承优秀文化精髓等内容,大家分别进行发言,一致认为在缅怀范文澜先生的卓越功绩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掘他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报国为民的教育思想、多元开放的文化观念等宝贵的红色资源。在加强对北方大学办学历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上,要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己任,让更多人了解其办学理念、文化特色,真正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到实处。

邱文双指出,北方大学旧址开放是宣传邢台历史文化的新名片,对邢台“文化兴市”战略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要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城市精神。以3500年建城史为源泉,充分保护开发本地历史文化名人、文化遗迹与红色资源,汲取优秀文化思想和昂扬精神力量,形成持久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深植“厚朴善美、勤奋自强”的城市精神。要坚定“文化兴市”战略不动摇,持续塑造“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坚持守正创新,整合文化资源,尊重群众首创,加强区域合作,将“十个一”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贾云霄表示,要继续弘扬邢台“厚朴善美、勤奋自强”的城市精神,展现邢台人民热情好客、诚信友善的情怀面貌;要深入挖掘邢台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邢台学院要勇担职责,积极作为,在文化传承中深耕不辍,用具体工作部署支撑“文化兴市”战略与传统文化传承;要让范文澜先生留存的精神财富“落地生根”,做好学习、梳理、归纳、提升范文澜思想的工作,尤其要将范文澜的学术精神用于指导和激励邢台学院办学治校,严谨、务实、创新地推动师范专业认证、本科评估验收、应用型转型示范等各项工作。

蔡振禹表示,范文澜先生提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办学思想与学校“纯德实学”校训精神一脉相承。与会各位领导与专家学者们的宝贵意见,对邢台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襄都区古城修复和城市历史文化、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以及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文化兴市”战略,邢台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塑造推广城市品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邢台学院要积极搭建宣传交流平台、创新工作载体,不断为“太行泉城 美丽邢台”贡献出更多水平高、特色明、生命力强的研究成果和文化力量。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古开元寺、邢台博物馆、清风楼、羊市道布袋院等邢台历史文化古迹及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